生活方式科学

生活·命运
生活家居
生活·成长
生活与教育
生活·习惯
生活与情感
生活·伴侣
生活与代际
生活·梦寻
生活与财富
生活·生计
生活与生机
生活·艺术
生活与视野
生活·高度
生活与逻辑
生活·心活
生活与修炼
生活·学力
生命与活力
生活·方向
生活与境界
生活·社会
生活- 升华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方式首页 >

 

 

 

“神秘”世界

 

 

 

 

 

“心田”警报

 

 

 

 

 

“心”结千千

 

 

 

 

 

安康话“良药”

 

 

 

 

 

“心魔”问法宝

 

 

 

 

 

 

 

 

 

 

生活-心活                 


 现代人追寻的东西可以有千千万万,但终极的也许只有“三个心”,

 

   日子过得顺心一点;

   家人相处暖心一点;

   还有,就是大家都生活得安心一点!

 

不难看到,人世间,

无论学业、事业,还是婚姻家庭生活,都需要大家用心来经营,来守望。

其实,有分析认为,心理世界潜藏着不少神秘的力量。可以说,每一个人的内心里都“埋藏着星火”。我们如果能够将其点燃,可以让它变成通向光明与未来的熊熊火炬。而反之,一个人要是责任意识淡漠,主观能动性不足,或常常心烦意乱的,往往百事不可收拾!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良好的心理素养,是一个人学业进步、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换言之,人的智慧与成就、财富和幸福,大都离不开健康的心理与人格。

就此,国防大学学者金一南教授就认为:人或人世间,真正的力量发自内心,“弱,不仅指体格,也指内心;穷,不仅指物质,,也指精神” 。

一般来说,开朗、平和的心态,良好的性格是有益的。但如果就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取向而言,通常还应该包括意识、情感、意志,以及理想与信念层面的素养。

事实上,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头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的带有能动性的一种反应。然而,这种反应,或者说世间的心理现象,有学者曾称之为“宇宙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比如,即使不说不同政治历史背景下的国家或地区,就以同一个生活社区、同一个单位而言——

有人心花怒放,同时有人心灰意懒;

有人心狠手辣,也有人心慈手软;

有人心宽体胖,也有人心乱如麻…

这里不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面对调资或职评,一定时期的房改或房贴,往往有人称心如意,甚或欣喜若狂,同时也有人在边上忐忑不安,甚至痛心疾首…

通常而言,合理的或肯定性的评价,能使当事人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从而内心的成就需要、尊重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激起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进一步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但如果一个人所作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甚或得到一些否定性的评价,这样虽有可能激起新的努力,但更多的则会使当事人的自尊心受到挫伤,导致其心理失衡、情绪低落、积极性下降。进而言之,好的心境或心态,大都可以让人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而尴尬、郁闷的心情或环境,会让人失魂落魄、寝食不安,甚或是一种可怕的“伤痛剂”、“催老剂”!自然,心态或心境也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

记得曾有人说过,“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

这无疑是一种意象,一种比喻,但也不乏其多重现实意义。生活中,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有心人”,不仅要敢于探索心理世界潜藏的那些力量,分析内在的那些矛盾现象,同时也可以学会利用适当的氛围或渠道来培养、塑造下一代的情意和心志,甚或去了解以及影响周边的一些同龄人,一些圈子里的人。

另外,众所周知,人类社会巫术之类的早年已经试过了,汽车、飞机、手机、电脑等也先后在大批量生产了,就连核弹,以及航天技术发明也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产业升级和财富搏击过程中,人类焦灼、茫然以及各种各样的烦躁不安,并没有随着贫困和战火的消退而消失,某种意义上甚或有一种层见叠出、有增无减之势。可“快快关注我们自身身心健康”和“好好审视人类内心世界”的声音,在亿万人群体浮游、狂欢之中如同划破长空一般,似乎显得有些刺耳,也有些另类!

 

事实上,人的健康并非是四肢健全,没有头痛发热,没有癌症缠身,快乐和幸福也不仅仅指能吃能喝能睡下,或者是能歌能舞能游玩。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对于生活健康的定义已经比较广泛:健康,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患病,还应包括人的心理、情感以及社会关系方面的和谐与安祥。换言之,对于现代社会生活,我们不仅要用心力和心血去换取各种物资,也要多关注一些人的心智和心志世界,同时得多留意一下亲人或人世间的心曲与心事,注意倾听他们的心病和心声……

 

参考资讯:
女生参加派对, 对方兑饮料,竟丝毫没有戒心的喝了下去…
江苏盱眙首富张玉鹏跳楼身亡 曾称有用不完的钱(2015年6);
全球逾十亿人呈现精神健康类问题(2007年10月东江时报)!

 

人人都无法回避的生活话题

众所周知,生活在世间,无论孩子,还是上了年纪的成年人,面对学业或事业,面对风云多变的外部世界,都会有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但就孩子们而言,虽然他们的个性与心理问题相对简单一些,可作为未成年人,为了他们的明天,感受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洞悉他们的内心世界,呵护他们的心气,守望他们的心志,是父母或家长、老师们一种义不容辞的职责。

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为了孩子们顺利走过“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一些年轻的父母,或背井离乡以换取其必要的生活资料,或不惜放弃自己心爱的工作,尽最大可能地守护他们的生活时空,守望他们的幸福之旅…然而,有一点基本无疑——年轻的父母以及教师群体中,忙碌不定、焦虑不安的身影在渐渐增多。简单一点说,由于历史或现实的种种原因,儿童多动症以及儿童孤独症、神经症,几乎与孩子们的课业、升学问题同时存在着,甚或依然是层出不穷。2015年,一所幼儿园“20多个孩子遭扎针两名年轻女教师事后被拘”便是一例(齐鲁网消息/透过事件可以有多重解读)。

事实上,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至少包括感觉、语言、情知、意识、逻辑、性格等几个方面。其内在的规律与各自的动向,需要我们多留点心、留点儿时间去认识、体会,去分析和引领。

通常而言,无论认知与情感,还是性格或意志,都属于基本的心理素养,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考察对象。其中,注意力、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情绪控制调节能力,以及随后的社会生活应变能力等,都是心理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朋友要是常识欠缺,感知偏差,孩子的心理就会蒙受阴影,身心痛苦自是难免的了。

在孩子的前语言期,通常以各种声音、表情以及一些简单的动作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当语言交流方式开始后,认知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在成人世界潜移默化的熏陶下,其意识与思维能力也会加速发展。期间出现问题行为,是比较平常的事儿,而且当事人以及家人都有一种改变的渴望,只是时间与认知关系,实际执行并不容易。

2014年4月,有个特大城市幼儿园曝出“老师长期暴打儿童”的痛心事件,据《新京报》报道:一幼儿园小班21名儿童,一年时间里均被老师不同程度的殴打和恐吓过。其实,就幼儿心理行为问题而言,人们似乎不必做过多的解读。但“多动症”之类的心理异常问题,在中小学校园里也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除了多动症,还有紧张、焦虑、偏食、撒谎以及自闭症,等等。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如初高中生以及部分大学生中,情绪易冲动、言行比较草率,甚或把无知和冒险视作时尚、勇敢的也不乏其人。

需要指出的是,多种心理与行为问题虽然出现在孩子们的身上,但我们如果能够静心分析一下,是不难发现其背后种种盘根错节的客观因素的。

以儿童多动症(ADHD)为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一些地方的患病率甚或已经超过了10%,其数量级别至少是“千万级”的。注意力维持困难,小动作多,并且话频、喧闹、易冲动,甚或伴有攻击性行为。其中,过半患儿会持续到青春期,一部分人的症状甚或会持续终身。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健康,也会对其亲人、社会关系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带来不利。


试想,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分散;人静不下来,影响别人;学习困难,作业拖拉,易出错,成绩下降,不想上学;平时情绪不稳,爱发脾气;做事凭一时兴趣,丢三落四,不顾及后果……无论对个人、家庭,还是社会,都是一种伤痛,一种比较沉重的负担。

有专家提到,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但也有研究表明该障碍不少与遗传、环境方面的因素有关,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出现障碍几率较高。

多动症,从表面上看,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意志力或行为调节水平低下。实际情况呢,我们稍稍做些分析后不难发现,除了一些生物遗传因素,还可以从饮食结构、作息习惯以及教育体制、社会环境方面检视到潜藏的多种因果关系。其它相关因素,如妊娠前和妊娠时烟酒饮食问题,早产和产后缺血缺氧性脑病;头部损伤、神经生理性缺陷;饮食方面,过多服用含食物添加剂的饮料食品,营养因素;血铅超常及一些药物因素;病毒感染、脑膜炎、甲状腺功能障碍…


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如父母性格及生活习惯不佳,家庭生活条件的不足,教养方式或教育方法不当,还有家庭破裂,社会环境复杂,以及童年的不良经历等,都会添增患病几率。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我们比较在意的。

 

 

 

 

科学生活

基本 理念

 

 

 

 

生活方式

平台一期

 

 

 

 

 

图片频道

 

 

安康-活力

 

 

艺术-生活

 

 

自然与生活

 

 

校园生活

 

 

生活-情义

 

 

 

 

 

 

 

 

 

 

 

 

医疗康复方面,有医生建议家人带患者去医院发育行为儿科、儿童保健心理门诊以及医院综合神经科咨询、诊治。药物治疗,西药有几种,中医疗方一般以培补精血,安神镇惊为主。其中,当孩子的多动症严重影响学习,影响人际关系的时候,可考虑尝试药物介入。
需要指出的是,单纯的药物并不能完全根除问题,饮食调理、心理引导以及环境改良、家庭护理是不可或缺的。

饮食调理:一个基本常识,人烦躁不安或好动,往往与甜食过多有关。孩子平日里大多喜欢甜食,由此,各位家长朋友都应该对糖类食品有一点防范意识。另外,蛋白质摄入也不能过多。至于食物添加剂以及体内血铅含量问题,不断有医学专家提出相关忠告。同时,他们推荐含锌、铁、硒类食品,如鸡蛋、鱼、瘦肉、蘑菇、以及芝麻、花生、奶制品等。

家庭护理:父母以及家人等需要尽最大可能的挤出时间来,与孩子交流、互动,改善亲子关系。合理安排孩子日常生活,包括一些手工、家务劳动,简单的体育活动,转移孩子过剩的精力。不随意苛求孩子,让他们慢慢建立起正常的自信心与知觉能力,克服病态行为。

行为训练:低龄孩子,不妨让其画点画,或跳跳绳、下下棋或练练字、打打球、弹弹琴之类的,这些活动简便易行,可以训练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锻炼其注意的持久性。同时从行为习惯上下点气力,与孩子共同制定简便易行的奖惩办法。其中,对于善始善终的行为多做鼓励,帮助他们加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心理治疗中有一种认知行为治疗方式值得一提——早期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干预、引导,重点是让孩子学习预测行为后果,识别行为方式的可行性,并尝试用可取的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模式。

环境改善:着力营造温馨的成长环境,这个环境确切一点讲,应该包括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除了多引导、鼓励,多一些情感交流,让孩子有一种相对愉悦的情感体验。改善教育和社会化的环境是不可忽视的。首先应该避免歧视行为,同时要让他们与有同情心的小朋友多接触,帮助他们尽早融入同龄人世界,不断提高其作为社会一员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就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同志也提到,学校和社会应给老师和父母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以便他们进行有效的行为教育和日常管理,避免出现尴尬的教育方法。

另外,毋庸讳言,影响青少年儿童成长的环境问题比较多,这里不便一一展开(有专题讨论)。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提醒大家——
通常认为,一些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有始无终,常走神、发呆,影响课堂听课效果,令家长和教师感到没有办法…
然而,不知大家有否注意到,生活中的不少因故关系其实是倒错的。虽然生理及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孩子是一种客观存在(比如连穿衣、系鞋带都有点困难),但某种意义上而言,更多的孩子是亲子情感互动缺失(原因另行讨论),同时被内容偏难偏怪、手段偏好填鸭式、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给“整”出来的。是日积月累的“适应不良”,渐渐造成注意短暂、课堂听课尴尬,作业速度和学习质量的让人无语…由此,接下来三方基本都靠一个“忍”字度日子。

教育理念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现在确实需要引起社会多层面的广泛关注了。其实,一段时间里,义务教育阶段许多地方搞“快马(车)陪绑式”,搞简单的“一刀切”,而且不论6年还是8年下来,高难度、快节奏把一部分孩子“拖”了多痛,或“甩”了多远,早先的“留级试读制”似乎也已经不再——给人的感觉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另外,还有一些重点学校、自招学校之类的,包括初高中和部分高校,通常给人的印象是学生起点相同,或基础差不多。可免不了有一些条件比较特殊的家庭,以捐资助学之类的方式搞插班、寄读等。实际情况是,“陪太子读书”的比例非常高,具体结果暂且不一一细说了。


所以,我们提醒一些家长朋友,不要单纯依照自己的心愿,怀抱过高的期望而为孩子制定一个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教学目标。即使心有不甘,也应该考虑安排一些“过渡式”的阶梯。尤其对所读学校或班级,事先尽可能多做一些了解——毕境“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谁知我心”…+ /待


教育/职场/情感/管理/待

 

 

 

*脑瘫男孩考上研究生:感谢父亲不抛弃 /9岁女孩跳楼身亡,遗书中一句话让人心碎/ 女子网上被骗20万 民警指导"攻心术"让骗子退钱

----------

  如果说人类早期的首要问题是“活胃”;那么现代人生活的重要内涵是“活心”。

  另一方面,通常而言,商业社会的氛围比较适宜“活人”,“活身(手)”,而现代人仅有“身”的空间显然是不够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活身”,又“活心”?!须知,这可是一个重量级的大课题呵! (顺提,笔者的多种著述都在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只可惜 … )

  幸福征程“头号杀手”

  事实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紧张刺激成分的增多,我们不难发现,焦虑、失眠以及胸闷头晕、心神压抑、食欲不振类症状在生活中出现的频次有明显增多之势,这对于平常总以为发烧、吐、泻之类才是问题的一些朋友来说可能不以为然,但现实生活中心理、心脑系统的种种问题已开始比生理上的病痛更多也更真切地侵扰着我们的事业,劫杀着大家的生命幸福。比如生存与竞争的压力,失意与失落的苦涩,还有那山积的学业考试,事业与爱情,荣誉与地位,金钱与美色,家庭与亲情,以及“馅饼”与陷阱等等,现代人的头顶正笼罩着一片片难以驱散的阴影!

  ……

  俗话说,家庭是生命温馨的港湾,传统家庭曾经以最柔韧的性格,给无数生命以最大的温暖,和最无私最可信赖的力量支撑。然而,在今日快节奏、充满种种诱惑和陷阱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婚姻家庭生活的温馨正在日渐消散——许多人几乎都有了一种难易言表的神经质,并由此引发种种让人难堪的家暴闹剧和婚变悲剧。


  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人缠上“幽灵”后,在家里对其家人施暴施虐大都是没有多少理由的,其中有的就是自己一时心情不好,或是在外受了气,比如单位里遭受上司或一些同事的冷遇,职位或职称晋升受挫,有的甚或只是自己上赌场输了钱,等等,他们回到家里后便会看谁都不顺眼,要是家人有点别的什么事儿或劝上几句的,可能反而使其陡添火气,性情更趋张狂。


  也有的是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升高,生活舞台的多元化和人际交往面的日渐扩大,天知地知的“心病”便不请自来。自然,这类问题在时常出差、两地分居者中间会更多一些,其“病”情也会更严重一些。而年轻气盛的朋友一旦疑心自己的配偶有外遇之后,心情就会闷闷不乐,如是男的当事人,他们常常还会以酒消愁,借酒发疯,对另一半冷脸以待,恶语甚或拳脚相向。


  这里可以说,另有一部分人在家里发“疯”是带有一定的目的的。因为平日里常与属下年轻漂亮的女职员搅在一起,“酒不醉人人自醉”,为能天天啃上“嫩草”,饱享艳福,一些人会丧心病狂地对家中的妻小发疯示威,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闹,直到已经风韵不再的黄脸发妻被迫就范为止。


  在时下一些妇女保护组织接收的信访投诉案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报警求助事件已经超过了案件总数的50%,而且在家暴类案件数量上升的同时,家暴的手段也呈五花八门,日趋增多,其中既有身体外在性暴力,如殴打、捆绑、禁闭、器官伤害等,也有心理精神暴力和性伤害的,一些柔弱的女子有的被对手打断胸骨、拗断手臂,也有的被戳伤眼睛,劈下耳朵,等等。这种暴力与疯狂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公害,比如在韩、美亚太一些地方,家暴现象是出了名的。另有消息透露,这些年俄罗斯每年也有15000名左右的妇女被“疯魔”折腾致死……

 

——《生命红绿灯:现代生活方式病与革命》节选(余仲宇 连启正 耿燕 著/ 中国文联版)

 

 

 

  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评价标准的“迷失”


  通常而言,合理的肯定性的评价,能使当事人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内心的成就需要、尊重需要得到一定的满足,从而激起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进一步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但如果一个人所作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得不到应有的肯定,甚或得到一些否定性的评价,这样虽有可能激起当事人新的努力,但更多的则会使当事人的自尊心受到挫伤,导致当事人心理失衡、情绪低落、积极性下降。

  显然,对于较为注重精神生活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一个公正的评价,一句赞许性的言语,其激励作用并不亚于一定数量的物质奖励。然而,如果学校或有关方面对精神激励的合理性、公正性注意不够,处理不当,就会使一些教师的心理产生不公平感。其实,实施评价时,每位教师都会将自我评价与外界评价相比较,将自己的努力与成绩跟他人的努力与成绩,自己所得的评价与他人所得的评价相比较。相同的绩效如果得不到相同的评价,甚或评价倒挂,就无法让人心理上认同,从而会出现隔阂,严重的可引发对立情绪,形成逆反心理。因此评价也是一门科学,既不能由少数领导人凭印象说了算,也不能简单化地大家举手表决。评价不足和评价过头,评价片面与评价虚假,都会造成褒贬失度、良莠不分,伤害广大教师的忠诚性、积极性,导致人心游移,组织涣散。

  这就涉及到评价科学化的问题,即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评价方法的科学化和实施过程的科学化。教师的劳动是比较复杂的,有时真难于进行准确的评价。

  首先是劳动对象的复杂性。

  其次是劳动内容的复杂性。

  再则,教师的劳动过程是复杂的 …

 

●心结如麻

●令人胆寒的“夹缝”

●试着“换种活法”

●理性在高处召唤

(原载《心海波影》/文联版,作家新视野丛书 【作者】余仲宇 ,徐启华)



生活方式网 //www.ks006.org(原浙备www.yuyu2166.org)网站地图联系方式 中国 浙江 Zhejiang China

( 文教社科生活类独立网站,书稿等内容版权属“心”生活-新文化所有,未经授权请勿它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