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与科学—
生活·命运 |
生活与家居 |
生活·成长 |
生活与教育 |
生活·习惯 |
生活与情感 |
生活·伴侣 |
生活与代际 |
生活·梦寻 |
生活与财富 |
生活·生计 |
生活与生机 |
生活·艺术 |
生活与视野 |
生活·高度 |
生活与逻辑 |
生活·心活 |
生活与修炼 |
生活·学力 |
生命与活力 |
生活·方向 |
生活与境界 |
生活·社会 |
生活-
升华 |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方式首页 >
经济与逻辑
社会与逻辑
逻辑多棱镜
权衡和追寻
待
|
生活-逻辑> 生活"智商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据说有着坎坷而辉煌的一生。 首先,他的教育理念超群绝伦——早年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国立东南大学等任职,并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他不仅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同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 1917年还与蔡元培先生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1945年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其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由此,被几位领袖人物誉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另外,他对生活以及情感等也有着“知性+温馨”的理解。
2016年,四川就有位32岁“妈妈级”女士一边抱着孩子,一边看书做笔记。“零基础”备战司法考试终成全省自学成才楷模。自然,也有不少人不仅知识贫乏,知识链更是断裂的。由此,日常生产或生活的效能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一部分人由于历史以及现实的多种因素的叠加,可以说活得“特别委屈”。有的生意上几番折腾之后便是负债累累;有的更是顾此失彼,伤痛频频。 比如以安康问题为例:有个小伙子已是肝癌晚期。最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先是在亲人的陪伴下频频奔走在几个大医院。后来面对巨额医疗费用以及两个幼小的孩子,家人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绝境(甚至想到了把几个月大的小孩子送人)…另一些尚未成年的孩子,有的父母咬着牙把他(或她)送进大都市的医院,可费用很快就突破一百万、两百万的大关! 有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实个体生活也好,社会生产也罢,预测和规划并非可有可无之事。
然而,古往今来,几代人考量生活,处理问题时多是凭直觉,想当然行事,对于一些事理或情理,由于认知结构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或无暇顾及,或是分析、判断不着边际。年纪轻一点的,往往不知深浅、不求甚解,又不大愿意听长辈亲人们的劝告,易凭一时的感情用事——不缴几次“学费”或“智商税”不罢休。 年岁大一些的人,易激动的情况同样存在,不做细致的分析、任性决策的也比较常见。另外,还有一部分人遇事不知进退,甚或是我行我素、不择手段… 结果呢,付出血和泪的惨痛代价了,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检透带来种种伤痛与不幸的生命“沼泽地”,直面“学费”或“税负太高”的问题,似乎时间不怎么允许,也给人有些“奢侈”的感觉。不过,有一种逻辑或生活常识(“磨刀不误砍柴功”)早早提醒我们,选择努力奋进的同时,反思一下生活方式,检讨一些思维习性及有关的逻辑问题,其现实意义还是不小的。
“目标”偏移与“初心”守望 生活的目标可能是多元的,生活的逻辑维度通常也不只两、三个。
例如众多青年朋友直面的生计生活问题:首先是小家庭需要“钱”来养,与此同时,家人也需要陪伴(至少比例并不低)。 然而,有人天天围着家乡家人转,可日子过得似乎有点说不出口;也有人奔东跑西的忙着挣钱,却不知不觉的输了孩子,输了未来! 这里无疑有着几组相关联的逻辑考题:到底是多挣些钱改善生活重要?还是关注孩子的成长或教育问题重要?是努力开拓财路财源重要?还是积极充实家庭生活重要… 不难看到,在孩子培养问题上,有人选择多挣些钱,“为孩子的美好未来”打拼,可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甚至伴侣似乎成了陌路人;而选择用心陪伴,把孩子培养成人,或者竭尽全力帮孩子读名校、进名企…可生计问题一段时间里接连不断也不罕见。自然,要是活学活用一点儿运筹学知识,静静心,平衡一下孩子与生计以及家庭、事业和情感间的关系——至少不使上下几代人留下较大的遗憾,这样应该也是一种逻辑(或伦理)考量、生活方式选择吧。而且,许多时候,“平衡”与“折中”也非特别特别困难之事。 顺提,少年儿童成长中的每一天,甚或每一种境遇,都需要父母和老师们的关心,包括爱心守望和真情引领。因为孩子生活中的不少际遇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对于那些低龄孩子而言,除了温饱问题,父母的陪伴通常是孩子们最大的福祉。事实上,孩子的成长大都没有回头路,成长的关键时期错过了,是很少有纠错机会的。所以基本的生计问题不得不考虑,但忙着赚钱而疏忽了孩子的陪伴和成长,其可行性值得大家多做考量。 一段时间里,留守、半留守儿童的数量非常的惊人,其直接原因是很多身为父母者职场里打拼停不下来,既有生计问题高压所致,也有社会关系及商业利益牵扯的,连自个儿的休息都没法保证,陪孩子家人的时间就可想而知的了。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上所述,要是孩子的学业、身心或品行方面出了偏差,并且渐行渐远,父母挣再多的钱能弥补得了吗? 应该说,现实生活中这方面的教训非常非常的多——不仅存在于创业群体、打工群体之中,知识分子以及公务员群体中也广泛存在着。 通常而言,成年人以为给孩子赚更多的钱,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笔者的感受是:有些不良的习惯一旦养成,想要改正之得花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有的要是错过时机,甚至根本无法予以纠正。 自然,相反的情况也同样存在——据说江西有一位“爱心满满”的妈妈,为让儿子在大都市求学、立足,竟然选择“离婚”嫁给一位上海老人。个中甘苦也许只有本人自知…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你选择了挣钱,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 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你选择了陪伴(教育),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可能一年就… 同样,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刻,父母选择教育环境,如果老师底蕴不错,善于科学引领,教育方式以及教学节奏与孩子的心智、学业基础相适应,那么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反之,包括那种“激进式”择校,可能是给孩子添乱,进而为自己添堵。至于“智商税”的数额,可能是几万,也可能是百万、千万,无法估量。 因此,不管挣了多少钱,事业发展有多顺利,如果孩子的教育不得当,日后后悔是免不了的。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是一种客观存在,生活或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多少会有种身不由己的感觉,这是不难理解的。 如孩子的温饱问题解决不了,为人父母者内心里的那种煎熬是可想而知的。另外,要争取一个立足之地,打下一点事业的基础也不容易,有些机会常常稍纵即逝。但如果父母亲人的生活选择主要是为给孩子多积累一点资产,或者为了把孩子送进贵族校、送出洋,其利弊于得失真的应该好好权衡一下。 事实上,由于其中的逻辑关系比较复杂,展开讨论不仅费时,也比较尴尬,但有一点可以直言: 父母双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陪伴——思想交流与生活导引,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在各地普遍推行快节奏应试教育,以及娱游泛滥、商资逻辑全方位渗透的双重背景下! “孩子的身心教育其时效性非常的强,错过了往往再也找不回了!”这是事实。资财方面的巨大成功,多数是无法弥补教育方面的失败的,其逻辑关系也是成立的。 因而,我们比较认同这样的分析与提醒:如果孩子有上进心,有出息了,留太多的钱似乎也没什么必要。而孩子要是不成器也不争气,上一辈给其留再多的钱,可能会如同泡沫一吹而散,甚或有的反而使其加速毁灭!但有人认为“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这样的逻辑未免也有些牵强——至少对于部分当事人而言有点儿“冤”。 这里顺提,边工作边带孩子是一件非常不易之事,尤其那些起早抹黑每周连一天休息时间也没有保证的小夫妻。另外,还有一些“气息奄奄”者——其潜在的逻辑或伦理关系是:上一代人的身心或生活背景非同寻常,工作竞争、孩子抚育以及老人照料… 时间长了,即使机器人也扛不了。 |
|
科 学 生 活 基 本 理 念
生 活 方 式 (平台一期)
图片频道
自然与生活
校园 生活
… |
既然是逻辑关系分析,在此不妨再稍稍罗嗦几句。 其实早些时候,曾有个非常普遍的社会角色——通常称之为“家庭主妇(事)”。只是由于当事人一定程度上缺乏经济的独立性,出乎社会地位及其生活自主性问题的考量,才渐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并成为一种生活的潮流。另一方面,“家庭主事”或“家庭主持”,与少数家庭聘用的“家庭保姆”,其内涵或分工上是不一样的。从现今公民社会的视角而言,前者也是一种职业,而且这种职业或分工的重要性,从培养下一代的层面来看,至少不低于普通的工贸类岗位。事实上,她或他为家庭,为下一代一样的付出精力、时间以及情感,只是许多地方至今没有把它看成一个职业,一种社会分工,因而得不到相应的肯定,劳酬或薪金之类的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记得2017年,曾有人提到过欧美一个城市地铁看门人的年薪就有二十多万(折合成人民币超过百万/虽然没有时间做考证,但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样想一想,社会分工方面的一些逻辑,是不是太过别扭,太过呆板了?! 在恋爱、交友问题上,中国男孩据说在日本以及中亚一些地方女生的心目中是比较“走俏”的,原因是东方大国的男性同胞在家庭观念、男女平等观念方面还是有着一定的公认度的。自然,也有一部分人在交友问题上或多或少表露出一些玩世不恭、听天由命的思想。 爱情与亲情,职业偏好与地域取向,心仪、心悦与双方的责任担当… 多个目标、多制逻辑关系,无疑需要切实进行全面考量。这一点,相信多数人应该是认同的。 通常而言,我们如果把几个生活目标或逻辑关系分成主次是可行的。但面对大大小小若干目标或关系,统筹兼顾工作还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无论做人还是做事,“目标”虽然不是唯一的,但重要的目标(关系)确立后,前行途中不可熟视无睹。要知道,“初心”失落,目标的模糊与偏移,不是多少金钱可以弥补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些青年朋友,出行之时光顾手机不看道路——这样的事例并不少见,有的风险意识甚至比少年朋友强不了多少。而一旦道路或车辆出现状况,就可能会被“黑洞”或车轮之类的给吞噬了! 再如,“一个瓜三条人命!”“孩子的姓氏,两家闹僵成仇!”以及“通缉犯跨洋过海竟成‘万人迷’!”等等,常常让人失语。诚然,这样的智商问题,不能单单在几个当事人身上打板子,算“智商税”! 案例:2004年,赵某趁打工的空闲返乡。家里还没呆几天,邻居的风言风语就断断续续的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其实,许多当地人都知道,只是不敢告诉他。“不会的,怎么可能!”后来,赵某想了想,离家后杀了个“回马枪”,妻子果然与一位亲友走到了一起。接下来,协商写“保证书”,可是“心”一旦偏移了,那份所谓的“保证书”竟如同废纸一般没有多少价值… 众所周知, 多少年来,人们的家庭观念是何等的强烈。然而,一个“自由迁徙权”和“家庭承包制”等,高高飘扬的旗子下面,潜藏(掩盖)了许多问题和隐患——亲情的分离,生活的寡助,资源的紧缺与浪费… 这里,顺便转述两种声音,两种相关的生活逻辑: “你们为了工作,可以忍受长时间的夫妻分离。要在我们眼中,夫妻不在一起三个月以上,基本上就该考虑办离婚了!” “咱这些山里孩子出去打工,真是一个要命的事。实际上农民工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逼着出去的,出去是一把辛酸泪,有的简直就是拿着人肉换猪肉吃。”(后者出处:一部为农民说真话的纪录片/新民晚报记者 姜燕)
与太多的无知相伴的,自然是太多的代价,和太多的心酸! 以病毒为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惨痛的教训。然而新千年里,新冠肺炎短短几十天时间确诊病例就超过百万例,而后又快速破千万… 亿万生命由此被按下了“暂停键”甚或“终止键”!以至有评论直言: “防疫情况充分证明了一些专家如同一群废物,迂腐到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西方几个病毒专家以及一些政客等,把欧美的人们给坑惨了!人类的巨坑……” 事实上,人类为愚昧付出的代价何止十万亿!百万亿!仅新冠肺炎背后所牵扯的原因或逻辑问题就有数十条之多,由于篇…
得另行讨论。 参考阅读: 产业/偏好/灵气/重要/待
事实上,如果人类能够自检自省一下的话,各种心病、抑郁症也好,各种癌症,包括一些恶性事件也罢,多是由某些现代生活方式催生的社会性疾患。一定程度上而言,还是一种舍本逐末、饮鸩止渴——只顾产值或某些科技的突进,而无视生命、无视未来、无视社会大科学的“幼雏病”… (很多事情出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经济的灵魂”被丢弃了,而社会(大)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把经济与生活中的“灵魂”给找回来。/顺提:科学或相对理性的逻辑,我们以及不少学者朋友正在克服多种困扰积极探索、疏理中,因为那怕一小部分对社会对大家也是有益的)
例 解: ——以著名的“破窗理论"为例,很多人先后将其奉为至宝。然而,这无疑是一个"破窗式"谬论!因为它忽悠了包括众多经济学家在内的千千万万的地球人: …… (其它的待方便时一起讨论) 凡事忽略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虚假推断,妄下结论,不出状况才怪呢! …… 不知深浅,又不大愿意听亲人们的建议和忠告,自以为是,不少朋友在个人问题上也往往表现为易激动,易凭一时的感情用事, …… 对此,许多读者朋友也不免要问,如此速战速决草就的“城堡”,日后能经得起烈日与暴风雨的洗礼吗?据说,最近还有认识一天就“拍拖”了的,这“命运”的方舟又不知会驶向何方? ——《生命红绿灯:现代生活方式病与革命》节选(余仲宇 连启正 耿燕 著/ 中国文联版)
生命的“十字路口” 话生活初衷 … 顾钱财而顾不上性命的人走不回来,是因为其内心里膨胀的贪欲,成语“利欲熏心”、“利令智昏”,其大意就在于此。 (《生命红绿灯:现代生活方式病与革命》节选 ) |
生活方式网 //www.ks006.org(原浙备www.yuyu2166.org)网站地图 洽 联系方式 中国 浙江 Zhejiang China ( 文教社科生活类独立网站,书稿等内容版权属“心”生活-新文化所有,未经授权请勿它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