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科学

生活·命运
生活家居
生活·成长
生活与教育
生活·习惯
生活与情感
生活·伴侣
生活与代际
生活·梦寻
生活与财富
生活·生计
生活与生机
生活·艺术
生活与视野
生活·高度
生活与逻辑
生活·心活
生活与修炼
生活·学力
生命与活力
生活·方向
生活与境界
生活·社会
生活- 升华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方式与科学首页 > “心”点评

 

“退 休 金 ...  百度 @诗在假途中的动态
有位女士刚退休个月就拿到了12000元。心里高兴,就把这事分享到网上,没想到却引来了四五百条评论的“炮轰”。她只是分享开心事,有啥错?她是大学毕业,又有职称,工作年限……

高退休工资 ... 百度 @芋泥球球的动态(2025.6.24
人家不过是分享自己开心的事,这有什么错呢?人家是大学毕业,又有职称,工龄也够长,缴费情况和所在地域等因素综合起来,退休金高是很合理的呀。那些人难道就因为羡慕嫉妒,跑出来谩骂,这嫉妒心也太重了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542969836812772792&sourceFrom=homepage/ 点赞 391

 

 

 

 


 

网友评论列表(1600+);生活大视野 -“心”点评:

艾*:企业退休的高级工程师,工龄也长,退休金不足她的一半,怎么说?
Cz*:我们这儿41~42年工龄的,大体也只有其1/3的退休金……

——一段时间里所呈现的问题,无疑需要我们拓展视野,静心做些观察、分析。同时,也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再做些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夫*:退休金都是自己花钱买的,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都是” 、“努力”类文字或词语,通常是老师、家长们对中小学生口头语言交流时的一些用词,实际生活尤其是社会事务之中,“都是”并非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如有网友就提出:“都是自己*的吗?(孝*)”

沈*:f2自己不努力读书,当不了**怪谁?
——即使不论“读什么书”,仅就“读了多少书”而言,也让不少人感到有些无语。例如,这些年常常有人因为读了几十、上百本书,就觉得自己读的书比别人多。况且,书不是只有“语数外”、“理化经计”之类的,其实要是稍做些思考的话,就会感受到这世间是有着“应试之书”、“生活之书”、“社会之书”、“现实之书”,以及“有字之书”、“无字之书”,“有价之书”、“无价之书”等多种门类。
再就“努力”而言,现实生活中切实存在着个体差异。如一些人课堂上虽然也算得上尽心听讲,但课后作业就显得“努力不够”了,至于许多人当年为什么“努而未果”的问题暂不便在此展开。又如,最近有一位母亲吐露:孩子毕业后,先说准备考研,后又考了几次“公”,5年时间已经过去了,而今孩子在家待着手机……再如几十年前,“百里挑一”的公、教类工作者的工资收入,远不如一些影艺以及烟草、金融圈人士,有的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又该做何解释?

易*: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和准发达国家都是如此(指不论工龄职位…)/及*:欧洲皆如此人人平等 (京)
——关注过欧洲等地一些有关的生活福利类政策,几个国家虽然尚属于“资本主义”范畴,在民生福利方面业已给人一种“社会主义星火燎原”的感觉,有的甚或还超越了一些先前的社会主义的举措。不过,这里的“绝大多数”与“皆如此”类用词,同样有些给人夸张、绝对化了的感觉,是不是?

同*:你好吃懒做一辈子,人家努力奋斗一辈子,必须得跟你一样呗?
——此言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关键之处还是“努力奋斗”几个字,篇幅关系,还是简单举一个例子吧:一些居民小区,说是“自治管理”,实际是没一个人员“编制”,也没什么经费可言,乱象丛生时,总得有人挺生做一番努力吧。可有人不分昼夜,无私奉献,结果呢,不要说工资报酬、退休金什么的,连几百元通信费等也没有正常渠道可以落实(一些小区就闹得不可开交),还有的小区业委会千呼万唤、千难万难的成立了,可组织者却永远地倒下了……他们“好吃懒做”吗?另外,早年起早摸喝大搞水利农田基本建设的农民朋友呢?

漂*:在岗干的多或重要,工资高,退休也高,没啥毛病,有本事自己使劲干呗,总酸酸的却不怪自己不努力,唉!
——以前,所谓的“大锅饭”,确实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由此,类似“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理念,是非常受欢迎的。可现实生活中,“多”与“少”是相对的,举例说,张三卖出了两套房子,李四修了三辆车子,王五走访了四位烈属、贫困户,赵六抢救了面临被车冲撞的上学路上的孩子……
试问,谁干得“多”?谁的工作“重要”? 主观感受,与客观世界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其实,“大锅饭”被砸破后,尤其在推崇“数量经济学”的背景下,许多地方劳动报酬可以说是倒挂、倒错的。如有网友吐露:“我们普通员工12小时(工作制),一个月上二十天班,月工资才六千多点。(E*)”,而且,工时比之更长,劳动报酬比之更低的还大有人在。与此同时呢,“躺着日进万金”者也层出不穷。至于“本事”以及工作的“重要性”,有人招聘助理、保姆,年薪就是百万、千万,与之相反的是,即使那些关乎社会可持续发展,亿万生命长远利益的岗位,也未必有几个人能意识到其重要性。

Lu*:你怎么不说这些退休者年轻时才几十元的月工资…
——早年“几十元”,相比现在的几千甚或几万元,确实比较尴尬。要是分析一下原因,除了部分与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关联,最主要的还是一些 “经济大家”自以为是、我行我素所留下的后遗症。诚然,正如一些网友提到的,部分工商金类单位的奖金是非常可观的,而公、教等人员只能望洋兴叹,或自怨自艾,或做自我心理调解。但这里,大家也应该看到,当时相当一部分工人兄弟,以及众多农民朋友的月收入,比之还要低,甚或只有二十几元,十几元……

一*…:累死累活需要养家糊口者,还没有一些闲着跳舞、搓麻将类人员的一半,这真的合理吗?
——应该看到,人民领袖业已多次表示过对百姓生活安康与收入分配问题的关切,并且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共同富裕”的进程。不过,与此同时呢,还有不少人至今没有注意到严峻的社会形势,甚或根本不承认现实生活中存在“极其严重的贫富差距”(红歌会学者声音)。
审计部门就有消息披露:2024年重点人群297.43万名漏保、脱保等。其中:23省的困难群体、灵活就业人员等47.7万名应保未保;21省的249.73万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应补未补。
与此同时,一些部门却热衷于推行双份、三份社保……那么大量的资金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答案比较尴尬,审计署发布的《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就提到相关的情况: 22省未清理 “小政策”;414.08亿元被挤占挪用或骗取套取;87县将未建成地块甚至非耕地直接虚报;235名基层干部虚报冒领2329.66万元……

思*:农民农业是国之根本,他们付出贡献了那么多。得到的只是一个月一百多元…
——农民农业农村地区遗留的问题确实比较惊人,不少职能机构人员也似乎早就麻木了。不过,我们也注意到高层的行动与表态。例如,作为东方大国,经过多年努力,中南海有关方面2021年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将目光瞄向了新的宏伟目标———共同富裕。其中,浙江一些市县这方面的步伐已经相对走在了前面,由此也让许多人看到了一线希望的曙光。

忘*:德国是你正常工作工资都不相同,但退休后教授,高官,和工地搬砖的退休金是一样的。
——虽然有几位家族成员到过德国和法国,但笔者没有出过国,就此叙述不敢轻言做评语。于是借助百度等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
德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相对较小,基本是一种客观现实,但情况也有出入,相关传言存在着一些偏差。
例如,2021年、2022年,有数据显示:全德平均养老金为1500欧元上下,而公务员的退休金总体处于3100欧元水准,倍差问题也有点大。
不过,我们前期曾经见到过几篇文献资料,一些地方,尤其进入新千年后,不论职位高低,养老金方面上下落差有日渐趋于缩小的态势。 例如,在这方面,新西兰等相对领先了一步。据说上至总理,下至普通工人,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统一标准的退休金。

玛*:英国不管你工龄有多长,职务有多高,学历有多高,退休金大家都一样! -也*:这条不会“国际接轨”了-s*:那你就移民英国吧,抓紧时间办理。-丙*:去英国退休,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据政策法规数据库等提供的资料:英国人的退休金数额也还存在着差异。大体是国家养老金(State Pension)层面采用统一标准,全民统一基础金额。
例如,2024年,英国基本养老金的标准待遇是每周185.15英镑,即每年9627.8英镑(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每年8.7万元,平均每月7250元左右)。

换言之,英国通过统一的国家养老金保障民众生活基本公平,基本没有职业方面的歧视,甚至包括全职妈妈等。但职业福利及补贴政策会拉大实际收入差距。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存在差异似乎不足为奇,国情或社情方面虽然有所不同,但社会公正,包括养老公平,是人类数十亿人的共同目标!

檀*:退休金一律一样,因为都不工作了,不再创造价值;养老金过高了,会与子孙后代争夺资源,造成年轻人不堪负重。
——就此言论,有网友直喷:“放屁!”其实,在这一点上应该看到,有关问题拖了这么久,可以说许多人的心里多少憋着一股难言之气,大家也都不太好受。
再就生活上的磕碰,生存问题或曰资源危机而言,百度网友的上述表述,仅仅是一些年轻人的主观感受,或胡言乱语吗?
其实,这里即使不谈历史叠加、沉积之类问的题,仅近日新闻媒体,以及一些职能部门相关问题的曝料,就能说明一些真相:
如山西某单位,有人不仅冒领养老金69万元,而且还在新单位取酬(红歌会);
职能部门披露:2024年度110县通过直接挪用、虚列支出等手段侵蚀补短板资金40.89亿元;
… …

梭*:还是努力工作吧,多交点社保金,这样老了,也能多拿点养老费。
——做一些必要的劝导是应该肯定的。只是,有的职业有营业利润可言,有的岗位则有配套资金,但同时呢,社会生活中也有不少领域,本身收入偏低,有的年轻人缴了房租以及长辈的赡养费后,连日常的生活开销都有些困难,甚至还有不少岗位本身既无利润,也无财政配套资金,谈所谓的“社保”是否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有些奢侈了?
就此,网友“思念唐*”就感慨不已,吐露道:本来工资就低,还多交,不过日常生活了?!还有网友甚至直言,一些**,有把快乐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嫌疑…(浩*)此言无疑会引发争议,但也提醒我们,有关工资与养老金收入问题的考量,不仅是财经问题,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到生命伦理与社会公理的大课题,仅仅坐在办公室里,喝点茶水,拍拍脑袋,想要解决类似的社会长远问题大体有点儿难…

 

绿*:高调办事,低调做人。但退休金高,一定是在职时缴社保费高,而且是工龄超长。高有高的道理。
——“退休金高…在职时缴费高”,在同一单位或同一行业基本属实,但“一定”吗?未必吧。举例说,十多年前,机关事业单位与社区、农业部门,很多地方差不多还没有“缴费”之说,换言之,一段时间里,公务群体与农业从业者都曾有过“缴费空白期”(注:后者公粮之类一些地方不被认同)。可后来呢,这里不必赘述了吧!千万年来,许多逻辑推论,是无法恭维的,众多命题甚或属于"伪命题"之列。与此同时,缴费的“多”与“寡”有个体认知因素,但主要的“源”因还是出在一次分配环节,有些领域及有些群体,甚至连基本的利润、劳务报酬都无从谈起。另外无须讳言,自然还有市场经济背景下,创业不顺与企业倒闭类现实生活困境…

前*:社保30年与40年,要是退休金一样,公平不?
——这个提问有点意思,与此同时,也有人反映“缴费金额就是其它地方2倍多”的社会现实。可以说,如果仅仅因为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强度、社会贡献不同,劳动报酬与养老金有点儿差异,甚或是倍数之差,多数人应该不会太过斤斤计较的,是不是?

以*:你(们)拿一万多退休金,知道有多少农村老人只有一两百块钱…所以,有人责骂不是没道理的!
——就“骂人”而言,没有多少人会感到高兴,或者说乐于接受的。在网友们评论中,就出现过“大胆习民”类字样——正说、反说的可能性都不能直接/轻易排除。
但如果就“生存权以及一些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这一点上来看,生存权益类问题争辩,以及长期权益被损害且主张未果,对职能部门以及大是大非问题上麻木不清、不仁者,提出批评甚至斥责,也是情有可原的。当然,我们提倡尽可能遵循“有理、有节”类基本原则。
其实,在“社会和谐与建设”这一点上,“目标达成”与“方式”、“举措”以及“推进过程”之类的关系分析与考量,谁重谁轻,相信多数人应该可以分得清的。

关*:退休后养老金是按缴的多少发的,你要一视同仁养老金一般多,那缴的多的不就白缴了!为啥你缴的少的要和缴的多的拿一样多?
——这个问题,上面已经有所提及,单纯一看,“多缴多得”能有什么问题呀?不过,就此话题,近些年“羡慕嫉妒”、“想不劳而获”类声音也是此起彼伏。
现在该怎样做进一步的解释呢?其实,类似这样的话题或感知,通常涉及的是专业以及阅历、视野方面的问题。
有人为几百元的差异闷闷不乐,也有人觉得现有的退休金分配机制是很合理的,反映问题者是“阴阳怪气”……

就此无论“正”、“反”双方,言语表述时可能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甚至会出现让人心酸的话语。但我们大体觉得:普通百姓有些看不明白,不明因故变化问题,或多或少还是情有可原的。

在此,可能得重述一点,纵观十多年来,民众或网友们反响比较强烈的多是劳酬与养老金方面存在已久的比较严重的反差,或者说“倒挂问题”。而事情至今,问题层见叠出,甚或变成“一盆浆糊”,几位“经济大家”,以及一些财经类专家,恐怕是脱不了干系的吧。尽管他们也辛辛苦苦的付出了许多

自然,还有众多文教系统的朋友们——有否记得,微信群以及互联网上时常有人会调侃一些事件的当事人:“你的数学,是不是体育老师教的?”这里如果稍稍延伸一下,出台社保政策者,以及当年的一些“经改”之士,他们有几个不是从大大小小的校园里走出来的?而且主办单位还为他们“批发”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帽子。由此而试想一下,队伍庞大的教育工作者们,是否也是“功”不可没的…

 

品*:在职时每个人对社会创造的价值有大小之分,是可以理解的。但退休了,工作停了,对社会不创造价值了,退休金的差距那么大,依据是什么…
——退休金的发放,通常受到各地法律、经济机制、社会保障体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虽然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其独特的政策与法律体系,且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普遍的。对其评价时要尽力避免盲目随意,混淆视听,但职能部门制定政策,需要从全方位去分析考量。
如果从“社保”之本义而言,应该是不同于初始的劳务性分配的。人退休了,再过分强调“贡献论”,围绕所谓的“贡献值”切分蛋糕,逻辑与伦理上都有些说不过去,更何况其“贡献值”评估或认知的客观性尚处于某种混沌状态,呈现百倍甚或千万倍的差异(有实证),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
这一点,其他几位网友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社会养老金就是用来满足社会生活需求基本保障的,本应相对平等(肠*)”;“在职时工资待遇高,这个可以理解…,但是退休了,已经没有参与社会工作了,应该一视同仁!这样才可以体现社会的公平原则。(9* )”
值得一提的是,东大政治领袖也曾表示:从事现代化经济建设,要有长远考虑,着力统筹全局。

近期,还有几位学者朋友则明确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已实现,现在是时候“实现共同富裕”了!

事实上,退休群体中同样有觉悟非常高的贤达、良人在,除了捐款助学等,他(她)们明确表态:自己的退休金太高了,实际用不了多少。同时呼吁“多关注一下农民群体和年轻人等”,

希*:几千年来,古老的大地上,其等级划分都是很明确的!即使远的不说,近的如:农业编,企业编,事业编……

易*:差距不大吗?“我(乡镇工作时)被扣了一年工资,没钱交养老保险,而后有关方面提出让我们自己补!

——社会分配领域,最核心的问题,可以说就是“等级制”了。如前面提到的考公/考研族,有的四、五年上不了岸,有的生活找不到出口,甚或把命也搞丢了…分析其背后的问题,其实还是出在“阶层”与一些不可思议的“落差”上!

当然,退休金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是可以理解的,但公民社会搞顾头不顾尾的等级制,不仅有背于现代公民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其依据的理论难以让人恭维,行事思路或逻辑过程,也多是荒谬的。

百姓所企盼的改革是什么? ,亿万民众上百年来苦苦追寻的理想又是什么?核心的大致只有一条:大家都可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让更多的生命拥有尊严。而这,也可以说是文明社会一大基本的内核吧!
这里顺提,上个世纪,全球公认的政治家、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就提出了逐步取消“等级制”的社会构想。虽然在其引领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了一些“内耗”与“伤痛”,为此有过不少争议,但伟人的总体思路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其实大家不妨想一想,上个世纪千千万万先烈们前赴后继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Gg* :在中国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不平等,有特殊贡献者可以高点,但也不应超过一万…

——针对此言,不难想像,潜在的争议无疑是不合少的。
退休金问题,背后存在着许多复杂因素。说退休金实现统一、平等,实施起来困难重重,并非空穴来风。
篇幅关系,不便展开。在此不妨以一些网友提到的“视同”为例,其政策依据也不做考究了。简言之,“视同”可以有,或者说,有其一定的必要性、合理性。但问题是,“视同”本身也同样应该做到公平、公正,不求绝对,但相对一点还是可以做到的吧!

有人提出,一些“资本赢家”,是否希望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一些类似不学无术、自私自利者,是否愿意为百姓谋“共富”…
现今,“锦上添花”的事儿层见叠出,那么其问题的实质究竟又是什么?
应该说,等级制及相关现象的存在,大体是一种生活之惯性,但就人类文明进程而言,其基底逻辑是有着荒谬的一面的。
事实上,让人人——比如99。99%的生命活得有尊严,应该是政府有关方面义不容辞一种的责任。文明社会建设,尤其要力争避免阶层裂缝、敌视心理的孳生。

当前也应该看到,在社会主义的东方大国,高层以及社保部门正在努力探索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之路。 相关的公职人员应该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努力避免“高高在上”,蜕化成为“江山之官僚”。
此间也注意到,业已有社会学者指出: 至少不要让一些人在“穷人碗里抢饭食”。 同时,也有许多人表示,相信社会主义祖国会变得越来越好!

 

纺*:退休人员比上班打工者挣的多。能长久吗?

——此言,大家听着可能有些刺耳,但其生活感与问题意识还是不错的。
公民社会,地区或国情可能不同,但公平问题都是不容回避的——民生平等是人类新千年里追寻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就急切需要生活托底者(包括年轻人)而言,政策之考量与社会的导向,确实是事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的社会性课题。
例如,工资与退休金领取条件,以及具体金额的设计,应该关注历史与现实状况,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避免职业歧视现象的出现。
众所周知,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其中自然包括养育孩子的为人之母和从事社会基础工作的亿万百姓群众。即使眼前待遇大体相同尚有不便之处,但制度层面至少应该最大可能地凸显其公益性、托底性和普惠性 。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而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的!”

前不久,有社会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收入分配领域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两极分化趋势明显”。而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源自于初次分配,初次分配中影响最大的核心要素便是“劳动与资本关系”的定位问题。
十多年前,“百万招聘保姆”类消息,就曾经震惊过许多人!
一段时间里,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公降私升”,大法规定的“按劳分配为主”,多少有种被“按资分配为主”取代的感觉,诚然,这个“资”也非狭义的。

就此,经常有网友和城乡百姓呼吁:退休金差距别太大,既然退下来了,“平等”基本重于“贡献”,有的建议“控制在1.5倍范围内,应该更好些”(用*)。

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人以及职场一旦有什么闪失,“日子会变得有非常难过”!

社会需要辩证分析,坚持宪法固有的基本原则,少一些锦上添花的表面功夫,多一些雪中送炭真情实行。努力出台必要的政策措施,以保证按劳分配为主的宪法原则的真正落实。

“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这是大国政治领袖的博大的胸怀,是文明对话、互鉴共生的宝贵启示,也是政府有关方面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近日,人民日报、中国之声等重要媒体也明确提出积极行动的新思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社会经济与文明建设! 

 

 

   —— 生活大视野 -“心”点评 (仅 供 探 讨 参 考)  

 


生活方式与科学 //www.ks006.org(原浙备www.yuyu2166.org)网站地图联系方式 中国 浙江 Zhejiang China

( 文教社科生活类独立网站,书稿等内容版权属“心”生活-新文化所有,未经授权请勿它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