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科学

生活·命运
生活家居
生活·成长
生活与教育
生活·习惯
生活与情感
生活·伴侣
生活与代际
生活·梦寻
生活与财富
生活·生计
生活与生机
生活·艺术
生活与视野
生活·高度
生活与逻辑
生活·心活
生活与修炼
生活·学力
生命与活力
生活·方向
生活与境界
生活·社会
生命与升华

  书园内外* 校园雅俗* 家园冷暖* 乐园得失* 职场酸甜* 情场恩怨* 官场清浊* 市场黑白* 观点交流* 发展优化* 财富升级 * 命运抉择*

 


 

 

  
 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方式首页 > 余仲宇简介 > 致同学+老师 …(余老师留言) 

 

 

致昔日同学同事和老师们:


  虽然岁月如梭,经历了数十载的风风雨雨,但童年时期的那份天真与浪漫,同窗好友的那种朴实和无忌,以及当年那些淡淡的但极其纯粹的

情谊,大都历历在目,有的甚至可以说温馨依旧…


  当然,小学五年(“春秋季改换”加半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三联+松厦中学:基本是一学期变换一个班);还有舟山三年,以及金华班等等。

与此同时,任教学校除了三联中学、春晖中学、电器学校,外加杭州财校、船校教学点(现并入职教中心)…


  所以,相关的同学(学生,还有老师以及同事) ,其数量之多不难想像。时间上,有的已经过去三四十年,再加上近年需要直面的事情又非常的

多,校友聚会交流方面多少有些不便——舟山的两次同学聚会都没有参加,松厦、春晖那边的也同样没有到场 …

其中,有的因地址变换,信件(信息)未有收到,或延迟接到(另早年即开始负重而行…).


  这里,特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同时,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福乐多多!各位同学和同事工作顺利,家和万事兴!!

 

 

条件所限,传少量昔日图片——

 

* 不好意思,早些年有关同学和老师的一些图片,已经明显出现质量问题,前期上传的考虑暂隐,今年看能否修复。

另外,本人身边仅有舟山、金华那边的毕业合照,更早时期的集体合影未见……

 

 

 

+ 一点记忆与说明

这些年,工作虽然比较紧张,身体也有点处于临界状态,但早年许多老师以及同学、同事们给留下的生活记忆依然没有淡忘。
与此同时,生活逻辑(学)是笔者近年准备展开的一个主要方向,由此也应该与大家通个气,做一点交待——

大致2008年前后,白马湖走访亲友时,到过春晖,也面见了几位同学和同事;
与此同时,也曾拜访过高中毕业班班主任朱国华老师以及职教中心的一些同事。
2018年,走访上虞中学及文理学院分院,匆匆与六七位早年的同学、同事聊了一些话题(另一部分同事未见到)。

2021年,调研、采访,以及有氧(保健)运动之需,出外时间有所增加,因而也曾考虑拜会几位老师、同事和同学等。
夏天回访了早年的母校三联和松厦中学,只是时段有些特殊(如前者学校拆并只剩校址),同时转了蔡林、六建桥等地
——现今,生活的独立性趋向,以及一些时空观念的转变,同事关系(包括兄长、叔伯型*)等不少事情似乎只能考虑顺其自然了。
顺提,原教委老领导以及机关单位的几位同学、同事情况大致类同(后者近年门禁有点…)

总体而言,小学时段的老师(严+),一些同学,回老家时见面的机会相对多一些。
三联中学老师,住藕舫路附近时曾走访过五位——三位比较开明的校领导和一位初中班主任(郑)、一位高中班主任老师(余);
其中,初中数学老师(参加工作时俞老师已经调离),江扬路附近见到过,两年后,晚辈节日带来点东西,上原址等未见。
高中两年,转学以及编班等因,接识的老师比较多,仅班主任老师至少有三位(余、潘、朱…),其中部分老师(竞指张…)有过交流。
金华浙师大老师交往的时间比较短,两位同桌(王、陈)距离近,又都是文教系统的,交流相对多一些;
舟山的老师、同学曾相处三年时间,印象比较深刻(班主任何、校领导童、微积分过…同桌与好友王、龚、柯、晓w… 同学们记忆中都不错),只是单日来回比较紧张,期望铁路开通后有机会再回第二故乡。

于秀源老师、何博传老师的学识与人品都是永远值得我们晚辈学习的楷模——
当年,本人还是年仅二十多岁的小后生,两位已是才高八斗、高风亮节的社会贤达。然而,老师们文思敏捷、平易近人,不仅没有嫌弃之意,还给了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某种意义上,笔者有幸成了两位教授的“编外生”,而这也为笔者后来投身社会公益与进步事业增添了不少力量!

在此,也不妨顺提三事——
一是热情助人的表兄(文):因距离关系,平时交往甚少,当年家父联系表兄,笔者事前并不知情。后来,据父亲透露:表兄曾考虑与宣传部领导通个气。不久,大致通过战友,帮笔者介绍到省级重点中学(借调两年/2019年春节,笔者辗转越城等地与热情好客的表兄有过一次聚会);
二是自学成才楷模-堂兄(明):笔者早年有一习惯——忙里偷闲找报刊阅读,白马湖工作时也忍不住想跑阅览室。可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作为重点中学教师,竞赛辅导以及晚上统一办公是一种常规性要求,工时矛盾无法避免(无专职音乐教师,也曾义务帮每周一歌教师配器/伴奏)。后在堂兄的关照下,换了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2020年春节前,曾准备与杭城回乡的堂兄再叙一次,只因疫情问题,不得已放弃计划,今年形势…
三是治学达人-学兄(豪):学生时代虽然交往不多,但喜静好修的“风味”有些相投。顺提,学兄曾通过自学跨专业考取自然与辩证法专业研究生(这在当年可谓是屈指可数、寥若晨星般的事儿)。前些年,作为省级机关“高参”曾来绍蹲点挂职,当时笔者由于家父年迈住院等,未能抽出时间前往市府拜访,多少有点失礼!

一点说明:笔者性格比较内向,早年基本上没有参加过同学(同事和老师)们的社交活动,有些事多年来有点说不过去,这里趁机也得吐露一下——
原因之一是:当年家母过世早,而早年自学起家,也曾经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的家父,上世纪七十年代受到过冲击,身心都留下了伤痛,未免有些疲惫不堪。另外,还有年幼的弟弟——生活的重荷,不便一一赘述……为了安抚家父和弟弟,笔者48元工资,自己留下的不到一半,所幸食堂伙食费比较亲民。其中有一年,可能买过两本书,所剩只有几十元钱,一位亲戚来单位说“家人住院……”于是,全数做了一次奉献。
那些年,穿过“纸板”鞋,喝过“树叶”茶……单位里同年分配同事的孩子幼儿园都快上完了,笔者却不敢或没有心思与人交往,包括一些异性朋友。后来,结婚、买房以及养育孩子,一切都靠自力更生。说起来,那时也真有些对不起年幼的孩子(如饮食与时间支配…)。

在此,也顺便提醒一下,“平民百姓”办事,包括创业、出作品之类大都不易——没有学位、职称或职位,一些习作甚或连有的校刊、当地小报都上不了(笔者曾用化名…)。后来出书的事,自然也是不难想像的了——以第一本书稿为例,兜兜转转、跌跌撞撞了不少时日,即使有出版方认可其价值了,半年后竟被告之“书稿遗失了”…由此,不少朋友先后出手帮忙,也包括校外一些热心人士。可以说,从完稿之日到正式出版,差不多长达三年左右的时间(自然,笔者当年还是有些幸运的,毕竟遇到了一些有良知的编辑和社领导,出版业那时也还有些生气,给一点稿费…)。

还有一点得实话实说:虽然早些时候也曾用稿费等为困难教工和困难学生捐过几次款,但由于多种原因,我们还“欠”着于秀源老师以及部分协助人员的稿(劳)酬——前些年曾了解到于老师去了一所地方高校主持工作。现在不知在济南,还是杭州、衢州…内心里希望能有机会看看老师,再次聆听导师的教诲——由于时间以及地理变换等因素,至今还未及联系;自然也怕打扰老师晚年生活,有些左右为难。另外,甚或还有几位朋友尽力相助后,连姓名都未曾留下过……内心里无疑是非常惭愧的!

2022.1

( * 陆 朱 俞 余 罗 李 袁 冯 余 朱 吕 龙 马 阮 邵 陈 曹 顾 …)



"心"生活-生活方式与科学 //www.ks006.org (原浙备www.yuyu2166.org)中国 浙江